本文是根据 TensorFlow 官方教程翻译总结的学习笔记,主要介绍了在 TensorFlow 中如何共享参数变量。
教程中首先引入共享变量的应用场景,紧接着用一个例子介绍如何实现共享变量(主要涉及到 tf.variable_scope()
和tf.get_variable()
两个接口),最后会介绍变量域 (Variable Scope) 的工作方式。
遇到的问题
假设我们创建了一个简单的 CNN 网络:
1 | def my_image_filter(input_images): |
这个网络中用 tf.Variable()
初始化了四个参数。
不过,别看我们用一个函数封装好了网络,当我们要调用网络进行训练时,问题就会变得麻烦。比如说,我们有 image1
和 image2
两张图片,如果将它们同时丢到网络里面,由于参数是在函数里面定义的,这样一来,每调用一次函数,就相当于又初始化一次变量:
1 | # First call creates one set of 4 variables. |
当然了,我们很快也能找到解决办法,那就是把参数的初始化放在函数外面,把它们当作全局变量,这样一来,就相当于全局「共享」了嘛。比如说,我们可以用一个 dict
在函数外定义参数:
1 | variables_dict = { |
不过,这种方法对于熟悉面向对象的你来说,会不会有点别扭呢?因为它完全破坏了原有的封装。也许你会说,不碍事的,只要将参数和filter
函数都放到一个类里即可。不错,面向对象的方法保持了原有的封装,但这里出现了另一个问题:当网络变得很复杂很庞大时,你的参数列表/字典也会变得很冗长,而且如果你将网络分割成几个不同的函数来实现,那么,在传参时将变得很麻烦,而且一旦出现一点点错误,就可能导致巨大的 bug。
为此,TensorFlow 内置了变量域这个功能,让我们可以通过域名来区分或共享变量。通过它,我们完全可以将参数放在函数内部实例化,再也不用手动保存一份很长的参数列表了。
用变量域实现共享参数
这里主要包括两个函数接口:
tf.get_variable(<name>, <shape>, <initializer>)
:根据指定的变量名实例化或返回一个tensor
对象;tf.variable_scope(<scope_name>)
:管理tf.get_variable()
变量的域名。
tf.get_variable()
的机制跟 tf.Variable()
有很大不同,如果指定的变量名已经存在(即先前已经用同一个变量名通过 get_variable()
函数实例化了变量),那么 get_variable()
只会返回之前的变量,否则才创造新的变量。
现在,我们用 tf.get_variable()
来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。我们将卷积网络的两个参数变量分别命名为 weights
和 biases
。不过,由于总共有 4 个参数,如果还要再手动加个 weights1
、weights2
,那代码又要开始恶心了。于是,TensorFlow 加入变量域的机制来帮助我们区分变量,比如:
1 | def conv_relu(input, kernel_shape, bias_shape): |
我们先定义一个 conv_relu()
函数,因为 conv 和 relu 都是很常用的操作,也许很多层都会用到,因此单独将这两个操作提取出来。然后在 my_image_filter()
函数中真正定义我们的网络模型。注意到,我们用 tf.variable_scope()
来分别处理两个卷积层的参数。正如注释中提到的那样,这个函数会在内部的变量名前面再加上一个「scope」前缀,比如:conv1/weights
表示第一个卷积层的权值参数。这样一来,我们就可以通过域名来区分各个层之间的参数了。
不过,如果直接这样调用 my_image_filter
,是会抛异常的:
1 | result1 = my_image_filter(image1) |
因为 tf.get_variable()
虽然可以共享变量,但默认上它只是检查变量名,防止重复。要开启变量共享,你还必须指定在哪个域名内可以共用变量:
1 | with tf.variable_scope("image_filters") as scope: |
到这一步,共享变量的工作就完成了。你甚至都不用在函数外定义变量,直接调用同一个函数并传入不同的域名,就可以让 TensorFlow 来帮你管理变量了。
==================== UPDATE 2018.3.8 ======================
官方的教程都是一些简单的例子,但在实际开发中,情况可能会复杂得多。比如,有一个网络,它的前半部分是要共享的,而后半部分则是不需要共享的,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还要自己去调用 scope.reuse_variables()
来决定共享的时机,无论如何都是办不到的,比如下面这个例子:
1 | def test(mode): |
这个例子中,我们要使用两个变量: w
和 u
,其中 w
是不共享的,而 u
是共享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管你加不加 scope.reuse_variables()
,代码都会出错。因此,Tensorflow 提供另一种开启共享的方法:
1 | def test(mode): |
这里只是加了一个参数 reuse=tf.AUTO_REUSE
,但正如名字所示,这是一种自动共享的机制,当系统检测到我们用了一个之前已经定义的变量时,就开启共享,否则就重新创建变量。这几乎是「万金油」式的写法😈。
背后的工作方式
变量域的工作机理
接下来我们再仔细梳理一下这背后发生的事情。
我们要先搞清楚,当我们调用 tf.get_variable(name, shape, dtype, initializer)
时,这背后到底做了什么。
首先,TensorFlow 会判断是否要共享变量,也就是判断 tf.get_variable_scope().reuse
的值,如果结果为 False
(即你没有在变量域内调用scope.reuse_variables()
),那么 TensorFlow 认为你是要初始化一个新的变量,紧接着它会判断这个命名的变量是否存在。如果存在,会抛出 ValueError
异常,否则,就根据 initializer
初始化变量:
1 | with tf.variable_scope("foo"): |
而如果 tf.get_variable_scope().reuse == True
,那么 TensorFlow 会执行相反的动作,就是到程序里面寻找变量名为 scope name + name
的变量,如果变量不存在,会抛出 ValueError
异常,否则,就返回找到的变量:
1 | with tf.variable_scope("foo"): |
了解变量域背后的工作方式后,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熟悉其他一些技巧了。
变量域的基本使用
变量域可以嵌套使用:
1 | with tf.variable_scope("foo"): |
我们也可以通过 tf.get_variable_scope()
来获得当前的变量域对象,并通过 reuse_variables()
方法来设置是否共享变量。不过,TensorFlow 并不支持将 reuse
值设为 False
,如果你要停止共享变量,可以选择离开当前所在的变量域,或者再进入一个新的变量域(比如,再进入一个 with
语句,然后指定新的域名)。
还需注意的一点是,一旦在一个变量域内将 reuse
设为 True
,那么这个变量域的子变量域也会继承这个 reuse
值,自动开启共享变量:
1 | with tf.variable_scope("root"): |
捕获变量域对象
如果一直用字符串来区分变量域,写起来容易出错。为此,TensorFlow 提供了一个变量域对象来帮助我们管理代码:
1 | with tf.variable_scope("foo") as foo_scope: |
记住,用这个变量域对象还可以让我们跳出当前所在的变量域区域:
1 | with tf.variable_scope("foo") as foo_scope: |
在变量域内初始化变量
每次初始化变量时都要传入一个 initializer
,这实在是麻烦,而如果使用变量域的话,就可以批量初始化参数了:
1 | with tf.variable_scope("foo", initializer=tf.constant_initializer(0.4)): |